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2024年12月22日 15:16北京

2024年11月15-17日由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主办,广州省人民医院承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协办,亚洲心血管麻醉学会(ASCA)、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发明协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联合举办的“国际医疗健康人工智能大会暨2024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学术会议”在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花园酒店成功召开。

11月16日下午举行的脑与血管分论坛,吸引了众多脑血管领域的顶尖学者和专业人士参与,共同探讨AI在脑血管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时间流程上涵盖了AI在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急性期取栓到入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到康复期脑认知保护中的应用,方向上包括血流动力学分析基础创新及脑血管介入手术器械发展、麻醉室人工智能进展。
脑与血管分会樊东升主委在开场视频致辞。他提到,脑血管病发病急、进展快,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时间窗较短,快速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具有相当大的挑战。脑组织对缺血缺氧耐受性差,容易发生不可逆功能丧失,危重症患者脑保护也是多年来救治的痛点难点。而人工智能在脑血管病快速诊断与评估、治疗决策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划时代的作用。本次脑与血管分分论坛的召开将进一步促进AI在心脑血管疾病救治中的应用。
樊东升教授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嘉教授主持学术会议上半场。讲题一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潘速越教授做《人工智能在神经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专题报告,通过介绍国内外相关最新进展,并结合南方医院神经重症脑AI应用经验,有利于减少卒中致残率致死率。

讲题二由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徐力教授带来《浅谈中国脑血管介入治疗医疗器械发展现状》讲座,介绍了国内外脑血管介入器械的先进探索,展示了AI在当今器械迅猛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讲题三为香港中文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树勤教授做《麻醉科手术室人工智能进展》讲座,介绍了AI在手术麻醉室智能化、自动化的进展,减少人力损耗同时提升工作效率与精度。

徐力教授主持学术会议下半场。讲题一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嘉教授做《计算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与临床研究进展》专题报告,介绍了团队在脑血管疾病血流动力学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进一步诠释脑血管病发生机制。

讲题二由湛江中心人民医院麦晖教授带来《急性缺血性卒中取栓研究进展及实践》讲座,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充分发挥AI高效智能作用,引领卒中绿色通道诊疗,源头上改善患者预后。

讲题三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李晨忠教授做《基于阿尔茨海默症血液外泌体分析的智能生物传感器》讲座,介绍了立足于AI开放的该智能生物传感器对阿尔茨海默病诊疗中的进展,具有临床推广前景,有望造益与广大AD患者。与会专家在各个专题讨论环节发言踊跃、精彩纷呈。

最后,徐力教授总结发言,各位专家们带来的讲题内容丰富,涉及最新研究进展、诊疗指南,涵盖相关领域内热点问题,讨论深入、透彻、贴近临床,利于指导临床诊疗行为。与会专家经过交流讨论提出新颖临床观点与待突破的科研问题,引人启迪。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官方微信
*注:转载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转载文章及图片、观点、文字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公号联系,我们会及时更正或做删除处理。本公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来源:脑与血管分会
关注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邀约更多精彩